您现在的位置: 面霜_ 面霜怎么用 _面霜哪个牌子好 >> 女士面霜 >> 正文

滇海虞衡志翡翠

  • 来源:不详
  • 时间:2021-12-13 13:55:50

《滇海虞衡志》是一部清代的云南地方文献志书。“虞衡”,是古代掌山林川泽之官;“志”的本意为记载,所记载的文字、文章,也可称之为志。《滇海虞衡志》记录了清代云南的地理山川、动物植物、金石矿产、边疆民俗风情等情况,对研究清代中叶云南地方的社会文化、历史地理、经济物产和百姓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《滇海虞衡志》的作者为清代安徽望江县人檀萃。檀姓在望江县是当地的大姓,不少名门书香世家均出自檀姓。作为文人,檀萃作品甚多,其诗文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;而作为杰出的地方官之一,檀萃和一般的地方官不同的是,他重视农业,特别看重地方物产的民生实用价值,不仅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可取的使用方法,还修有大量的县志。檀萃在云南为官数载,之后又留在云南教书育人,因此他对云南各地都有所了解,《滇海虞衡志》便是他在云南时所著。后来张之洞在《书目答问》中将他列为“经济家”和清代二十四名“著述家”之一,与黄宗羲、顾炎武、魏源、方苞等齐名。

云南是个得天独厚、矿产异常富饶的地区。东汉时就设立永昌郡管辖,其管辖区域包含现在缅甸密支那北部的龙肯和帕敢地区(翡翠矿区),明朝时又设立腾越府。翡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矿产之一。檀萃在《滇海虞衡志·志金石》中记载道:“玉出于南金沙江。江昔为腾越所属,距州二千余里,中多玉,夷人采之,搬出江岸,各成堆,粗矿外护,大小如鹅卵石状,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。估客随意贸之,运至大理及滇省,皆有作玉坊,解之见翡翠,平地暴富矣。其次,利虽差而亦赢。最下,则中外尽石,本折矣。”

金沙江,就是现在的伊洛瓦底江。这条贯穿缅甸的第一大河,其支流雾露河流域的中上游,就出产优质的翡翠。从檀萃这一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,“夷人”所采得的翡翠,极可能是翡翠次生矿床中最具有价值的现代河流沉积型矿,它的原石因被水蚀磨圆呈鹅卵石形状,“大小如鹅卵石状”;外部有风化皮壳包裹,“粗矿外护,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”。次生矿床中的翡翠,经过一系列地质活动后露出地表,受漫长的风化、地质搬运以及沉积作用形成。大浪淘沙,因经过地质作用的分选,其产出的翡翠品质较高。就如同一个人经历多种磨难后,会变得更成熟、沉稳一般。在次生矿床中,现代河流沉积型矿床出产的翡翠原石,相对密度大、硬度高、质地均匀、结构紧密、裂隙少,是高档翡翠首饰的首选。由于次生矿床较早开采,于是人们把次生矿床中开采的翡翠,称为老坑种。相对于老坑种,新坑种指的是原生矿床出产的翡翠,它们未遭受侵蚀破坏,质地比较坚硬,开采相对艰难。总体来说,原生矿床出产的翡翠品质不佳,产出的高品质翡翠较少。

檀萃也对赌石的难度也作了描述:“珍者解开,转成白石,贱者解开,反出翡翠,虽老于作玉者不能预定,此卞和所以泣也。”时至年后的现在,赌石依然是“神仙难断寸玉”,一刀切下,可能一夜暴富,也可能一下破产,如同文中所说:“解之见翡翠,平地暴富矣。其次,利虽差而亦赢。最下,则中外尽石,本折矣。”

《滇海虞衡志》对于云南玉器业的繁荣也有一段生动的阐述:“玉器物,名类最多,大理玉匠治之,省城玉匠冶之,大则玉如意,或长一尺、二尺。次则圭、璧、璋、琮。其它仙佛形象无不具。一切盘、碗、杯彝、文玩尤佳,玉扳指、玉手圈,官吏无不戴之。女钏同男,或一手双钏以为荣,而玉烟袋嘴则遍街,虽微贱吃烟,亦口衔玉嘴,至于耳坠、帽花之细,又不足论者。”可见当时以玉为装饰的诸多佩戴器物,在民间中是非常流行的。檀萃所描述的这一盛况,后来也得到了证实。

20世纪50至60年代,新中国建设伊始,外汇极为困难。国家指定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在云南收购藏于民间的旧翡翠饰品,用于出口换汇。除北京、广东派专人到云南收购外,云南外贸也组织收购队伍到昆明、腾冲、大理、红河等地收购,从民间收购了大批量的明清和民国期间的翡翠手镯、朝珠、挂件等,每月可收购80万元人民币的货源。当时的物价水平很低,一斤大米约0.23元,一斤鸡蛋约0.48元;国家最高级领导的一级工资为每月元;一个刚转正的大学生,领的是22级的工资,每月56元。在那时经济困难、物资缺乏的情况下,80万元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天文数字。收购的翡翠饰品经挑选后用木箱、麻袋封装后调北京、广州出口换汇,利润可观。当时至元人民币收购的翡翠饰品,就可出口换汇上万美元。而到了20世纪70至80年代,云南外贸平均每周要送四箱旧翡翠器件到北京、广东出口,每箱大约50公斤左右。这只是官方统计的数字,全国各地民间私人收贩的数字还不在此列。由此可以看出,云南历史上在翡翠的加工运用及民间的藏玉用玉的遗风规模之大,数量之巨,令人咂舌。

除了翡翠,檀萃在书中,还详细提到了一个在传统翡翠加工工艺中非常重要的、也是当时玉器业中普遍使用的一个原材料,那就是白虫蜡。在传统制作翡翠的工艺中,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燉蜡,其主要作用,是轻微改善翡翠的外观,同时也对翡翠起到保护作用。白虫蜡,是由寄生在冬青树上的蜡虫分泌而成,是四川云南一带重要的物资。

檀萃在《滇海虞衡志》中对于白蜡制法的介绍颇为细致:首先是放养蜡虫:每年立夏之后,“取蜡虫子箬裹,裹或五、六包缀于蜡树枝。包大如芡,其内如虫子如细蚁凡数百”;芒种之后,“(蜡虫)子尽出,食汁吐涎,凝于细枝,如绵之缠,如霜之裹,满树尽成瑶枝,皆白蜡。”这才始成白蜡。处暑之后,开始收取虫蜡,用利器刮尽数上霜蜡,熬之成饼,待完全冷却坚如石膏后,白蜡即成。云南有很多的高大树木,如冬青、槠树等树木都可以养虫蜡。因价格颇为昂贵,获利甚多,因而虫蜡也成为云南的一大特色产物。

古籍中对虫蜡的药用多有记载。最早在公元3世纪,也就是汉朝末年时,药学著作《名医别录》中就有“白蜡”一词。明代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虫白蜡,甘,温,无毒,生肌止血,定痛补虚,续筋接骨。”说明从古至今,虫蜡就是外科圣药,而近代医学也将虫蜡用于治疗气管炎,并已应用在胃癌的探索性治疗中。那么虫蜡在什么时候开始,被聪明的玉匠开始用于翡翠加工中呢?答案我们已无法知晓。但是,地尽其材,物尽其用,大地母亲很巧妙地将翡翠和虫蜡这两样物品奉献给了人类,而我们智慧的祖先,亦得天气之灵气,因地制宜将她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馈赠予有缘的后人。

感恩檀萃的《滇海虞衡志》!一部包罗万象的地方文献,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遐想。

张家瑛



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 http://www.hdwmh.com/nsmx/3092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Copyright © 2012-2020 面霜_ 面霜怎么用 _面霜哪个牌子好版权所有

    现在时间: